前言 由於幫客戶主機建立 LVM 時常遇到 linux 系統完全沒有 LVM ,導致我們常常會需要重新建立一個 LVM 這邊就做一個較完整的筆記幫忙紀錄常常容易忘掉的步驟,另一方面也幫忙釐清 linux 系統中的 LVM 複雜的觀念。 一、 LVM簡介 LVM,Logical Volume Manager 邏輯磁碟管理。LVM主要功能為可以彈性調整磁碟、分割區與檔案系統的大小。其概念為,將實體分割區變成PV,由PV組成VG(相當於虛擬磁碟),VG可以分割成數個LV(相當於虛擬分割區),然後在LV上建立檔案系統,此檔案系統我們可以把它當成一般檔案系統使用。亦即,我們透過組合多個實體分割區,以實現可以彈性改變大小的磁碟、分割區及檔案系統。 圖1 LVM架構圖 (引用自鳥哥的私房 菜) 二、PV、VG、LV、PE、檔案系統 resize2fs指令 圖2 VG、LV、PE相關性 (引用自鳥哥的私房菜) (一) PV,Physical Volume實體捲軸 我們須將實體分割區變成PV,此實體分割區才能夠被LVM所使用。 PV名稱與「分割區之裝置檔名」相同,如/dev/sdb1、/dev/sdc3。 一個實體分割區只對應一個PV。 在PV的metadata區中,會記錄此PV是否被任何VG使用,若被VG使用,會記錄被那一個VG使用。 PV相關指令: 1. pvcreate 語法: pvcreate 分割區名稱 說明: 此指令用來「建立PV」,即將實體分割區建立(轉換)為PV。在使用此指令前,須先將分割區的 Partition ID設成8e(可以使用fdisk指令設定)。 註:筆者測試分割區的Partition ID不設定成8e,分割區也是可以建立成PV。 範例1:將 /dev/sdb1建立成為PV。 [root@CentOS6NEW ~]# pvcreate /dev/sdb1 Physical volume "/dev/sdb1" successfully created 範例2:將 /dev/sdc{1,2,3}建立...